鲶鱼即鲇鱼,又名胡子鱼、塘鲺,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、体表多黏液、头扁口阔、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,分布广泛,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,仲春至仲夏(4~7月)为佳食用季节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,其肉质细嫩少刺、美味浓郁,富含蛋白质和脂肪,营养丰富,尤其适宜体质虚弱、营养不良之人食用。
鲶鱼苗人工养殖
繁殖技术
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,人工繁殖鲶鱼、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。
1、亲鱼的培育
人工繁殖前的1~2个月左右,水温达到10℃时,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,饲养密度为每666.7平方米水面600尾。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,如鸡肠子、猪肺子、小杂鱼等。每日投喂2~3次,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%~8%,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。此外,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,每周冲水1~2次 。
2、亲鱼的选择
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,无病无伤,成熟度好。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~1.5千克以上,腹部膨大柔软,富弹性,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。雄性体重要求在0.5千克以上,轻压腹部,生殖孔有少量白色流出 。
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:一是外观生殖孔,红肿,呈不规则圆形应为雌性;较规整为雄性;二是看腹部,松软膨胀,轮廓明显为雌性,反之为雄性;三是看尾叉,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,叉口浅,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。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。雌雄性比为1:2~3 。
3、人工催产及孵化
当水温上升到18℃且较稳定时,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。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,时间间隔为10小时,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。催产药物为DOM(马来酸地欧酮)和LHRH-A2(促排卵2号),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/千克体重+5微克LHRH-A2/千克体重,雄鱼剂量减半。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。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。
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,产卵池面积为5~10平方米为好,水深0.5米左右。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。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。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,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。亲鱼产卵后,*捕走亲鱼,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。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,用5毫克/升(每立方水5克)孔雀石绿消毒后,放在网箱中孵化。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,幅宽1米,长2~3米,放卵密度为2万~3万粒/平方米。静水孵化,定期刷网箱,保持溶氧充足,保证胚胎发育正常。水温20℃,36小时破膜出苗。鱼苗孵出后3天内,须及时投喂轮虫、蛋黄。孵出6~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。
南方大口鲶是珍贵鱼类,它具有喜暗怕光怕惊的生活习性,为此在池塘中养殖应在塘底用红砖砌成若干暗洞供其栖息,水面放养适量的水葫芦,水等水生植物,既可为鱼类遮荫,又可作为饵料。
1、池塘清整与培育肥水:
将池塘水排干至10厘米深时,按每亩用生石灰120公斤化浆泼洒全池,彻底杀灭池内病原体、和寄生虫。后再注入新水约20厘米深,投资经发酵的猪粪或人粪尿等**肥250公斤/亩。7-8天后池水中便出现大量浮游动物。这时再结合施适量化肥,如过磷酸钙,尿素,每亩分别施40公斤、10公斤,再适当加10厘米新水,以浮游动物生长。
2、苗种放养。
接着放5-8厘米的南方大口鲶苗,每亩放0.3-0.5万尾,同时套养少量罗非鱼、鲢鳙鱼。
3、施肥与投饵。
大口鲶在鱼种阶段以水中浮游动物为主食,投喂饵料为辅。为此根据池水肥瘦情况及时施用**肥,每次施用发酵粪肥250公斤/亩,每隔10~15天施肥一次。随着苗种个体逐渐增大,施肥次数与施肥量相应减少,并适当加大投饵量。先投喂水蚯蚓,进行转食驯化。随后用鱼粉、蚕蛹、血粉、酵母、小麦粉等原料,用杂鱼浆诱食剂,配制成团状饲料,日投4~6次,投喂量为鱼体重15%,一般转食过程5~7天。转食结束后,就用全价配合饲料,每天喂3次,投喂量占鱼体重4~8%。
4、水质管理。
放养一个半月后水质会变肥甚至恶化,此时要定期注入新水,每次加水30~40厘米,使池圹水深保持?1.5?米以上。结合用生石灰泼洒鱼池,使水质保持清新,透明度保持25厘米。
5、防治病害。
在鱼病流行的7~9月,用强氯精挂袋消毒;同时用痢疾灵、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,每15天一次。此法主治烂鳃、腐皮病、白皮病。如发生水霉病,可用孔雀石绿(5克/)浸洗15分钟
鲶鱼营养丰富,据测定,鲶鱼食用部分的每100克中,含有蛋白质14.4克,脂肪2.1克,水分64.1克,另外还含有糖类,钙、磷、铁等营养成分。鲶鱼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氯基酸,是一种完全蛋白质,很*被人体消化吸收。鲶鱼的脂肪含量低,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食品。鱼肉嫩、易消化,骨刺少,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幼儿食用。
鲶鱼苗稻田养殖
实践证明,鲶鱼食性广泛,适应性强,生长速度快,饲养*,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,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(每亩千斤稻,收入千元钱)意义重大。1、田间工程
稻田养殖鲶鱼、主要采用沟池式。即在进水口一端,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%~10%的小池,坡比1:0.5~1:1,水深1~1.5米。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、宽30厘米的小埂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沟,沟宽、沟深各60厘米。沟与小池相通。同时加高、加固田埂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%左右 。
2、防逃设施
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、排水口逃逸外,还能跳离水面逃跑,所以,田埂一定要加高。有条件的,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。高度0.5米,网目0.5厘米以下,也可用塑料薄膜,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。
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,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,鲶鱼跳到级台阶上,由于没有水,不能继续上跳,只能下到水里。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,操作简单,且* 。
3、苗种放养
(1)苗种选择:在外购夏花鲶鱼时,千万要注意质量。凡鱼苗体色黑、细长的为劣质鱼苗,其成活率很低,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;而体色黄、半透明、体宽的为优质鱼苗,放养后成活率高,吃食活跃,生长增重快。二龄鲶鱼种,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,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。
(2)放养时间: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。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,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。
(3)放养数量及规格: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、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。放养当年夏花鱼种,一般每公顷放600~900尾,每公顷可收获750~1500千克。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,一般每公顷放3000~6000尾,每公顷可收获1200~2250千克 。
(4)放养时的注意事项: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,体质健壮,无病无伤。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~5分钟 。
鲶鱼的功效与作用是 适宜人群: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老、幼、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为适用。